2017年9月7日

[2017緬甸] 教師營國際志工心得紀錄

    一趟很硬的義工行程,但卻讓人收穫滿滿,對生命的態度也因此轉變...
2017緬甸教師生命成長營
志工參與日期:2017.8.16-22
營隊正行日期:2017.8.18-20
地點:緬甸眉苗(彬伍倫)亞洲光明寺

參加緣起...
    2017年6月在新竹鳳山寺的廣培課程裡,穿插了一個「國際志工分享」的時間,一群志工自製影片並站在台前,敘述著他們4月到緬甸參加青少年營的紀錄,原本以前這是個非廣告時間,並沒有專心聽講,但在分享尾聲,螢幕上秀出了「如得法師全程指導」的一排大字,上面小小寫著2017緬甸教師生命成長營的訊息,以如得法師為號召,還有什麼好思考的,當場就決定要參加了。

一段不知道要做什麼的緊張時光...
    報名參加之後,國際志工組長跟我聯絡,透過LINE聯繫,簡略地瞭解到國際志工的工作內容,就是負責整個營隊的視聽工作,包含拍照和現場的投影、錄影,還有,每天晚上要製作一支影片給法師,營隊正行的最後一天下午5點前要製作整個營隊的總結影片。

    但是,加入國際志工的這群人都是視聽的外行人,更令人緊張的是,不確定緬甸有什麼器材可以借用,總不會連音響設備都從台灣帶去吧?為了詢問器材借用的可能性,組長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等待回應,這段時間我們不敢閒著,開始每週線上共學,請在澈見護持的家和師兄為我們上課。

    家和師兄本是新聞媒體工作者,有豐富的採訪和影片製作經驗雖然我總是透過視訊上課,沒見過家和師兄本人,但從課程中,深切地感受到家和師兄的真誠,除了在視聽方面提供我專業知識外,在心靈的提策上也為我安立了正確的動機,十足的心靈導師。

    到了出發前兩週,因為視聽器材沒見到實況依然讓人擔憂,但至少到台北參加了行前說明,和國際志工的夥伴們真人見面,討論了每個人可以自備的器材,總算有點真實感了,總計從台灣出發的義工有37位,幾乎是北部人,包括我只有3人要從南部出發。

考驗與轉變...
    除了對緬甸設備的不確定之外,其實行前這個月也是團體的動盪期,原定如得法師全程參與的計畫大翻轉,改由謙德文教公司接手承辦營隊,標榜傳承儒家文化,帶隊者也改為郭基瑞董事長,熟悉的黃背心義工換上新製的橘背心。

    雖然當初是因為如得法師而參加,在得知這一切的轉變之後反而更堅定參加的決心,更想在艱困的時期把事情做好,所以在出發前的行前說明,好像是一場大家即將出征前的誓師大會,場面有點嚴肅。
    
    另外,就我而言有些細節需要克服,例如:我從高雄到桃園機場的往返問題,因為出發那天5點就要到機場,回程晚上11點才回來,這些的時段沒有高鐵可以搭,勢必要搭夜車或前一天北上,這對我以往的生活作息是很大的挑戰,我害怕熬夜搭夜車會造成身體不適,面對這樣的狀況,我的想法是,正因我要參加的是一個造善業的團隊,可能的阻礙是我個人過去的業所致,如果可以的話,我一定要想辦法克服,因為這樣的想法,讓我免除了對往返機場的擔憂,也讓我深深發覺自己以往總是「先想到自己方便,才決定要不要去做某事的習氣」,有些事即使自己不方便,但卻是利人利己的,調整一下習慣與想法就可以參與,這真是件很令人開心改變。

出發...
    2017年8月16日,我清晨3點來到桃園機場,心中的不確定感在看到了一同前往的義工們頓時消失,我們開心地呼口號,合照,所有的憂慮在搭上往緬甸的飛機後都沒再出現。


靈魂人物...
    到了緬甸,在機場見到一個令人尊敬又親切的身影,從德法師,從德法師是緬甸洞謬觀音寺住持,知道我們抵達的時間,特地開車來迎接我們。

    因為平常少有機會與法師接觸,後來才發現,從德法師是這個營隊能夠圓滿舉行的靈魂人物,從場地事項、住宿、餐飲,每個細節法師都親力親為,在我們視聽組佈置場地時,告訴我他自備投影機,幫忙一起架投影布幕。凡事盡力協助,最後又不居功,法師的風範讓人敬仰。


亞洲光明寺...
    這次營隊的舉辦地點,一間莊嚴的比丘寺院,相對於緬甸低矮破舊的民房,亞洲光明寺擁有可容納營隊所有人員的空間,這裡的法師和沙彌都不會說華語,我們在這裡叨擾的期間都是從德法師居間協調寺院借用事項。

    雖然在語言上無法溝通,但在亞洲光明寺的期間,由於夜間經常停電,法師幾次在深夜為我們開啟發電機,提供手電筒,想到法師沙彌們一向都要早起,但半夜還要為我們用電的事奔走,就覺得非常貼心。

緬甸教師營課程與學員...
    這次的營隊正行時間是三天,課程內容強調儒家文化的傳承,但主題仍不離觀功念恩及關愛教育,第一天為理論課程,穿插讚誦與心靈對話,第二天則是實踐與實例分享,以及蔬食概念、淨塑議題,第三天再把主題拉回如何當一個好教師,最後是點亮無盡燈。

    參與的學員對課程的反應很熱烈,學習的態度也很好,其中甚至有從緬甸最北而來,需搭17小時的車轉四趟車才到眉苗的學員。

    學員普遍覺得觀功念恩和關愛教育的概念很受用,因為這群學員都很年輕,大概高中畢業就開始當老師,原本對教育充滿熱情,但到教育現場就熄滅了。

    因為緬甸學生到高中之後多數都不再升學,過去高中畢業後會到台灣升學,還有讓高中生讀書的誘因,但隨著台灣風漸失,高中生的中輟情況也開始嚴重,即使到了學校也無心於學業,這樣的風氣影響到在同學習環境裡的國中小學生(緬甸學校多幼稚園到高中在同一校裡),使得教師難為。

   獲得觀功念恩和關愛教育的概念後,許多老師都表示回去之後會調整自己的教學。

緬甸義工大護持...
   雖然這次教師營的主辦單位來自台灣,但我們台灣的義工來到亞洲光明寺時,這裡的環境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,熱情的緬甸老師協助我們安單,帶我們認識環境。讓我有一直被照顧著的感受。

   緬甸的義工總共有27位,其中多數是緬甸老師,並且來過台灣參加過教師營,當決定在緬甸辦教師營時,這些緬甸老師也成為義工,他們有的人當主持人,有的人當輔導員,在台灣義工到達前,已經完成打掃法會,也全部承擔對學員的行前關懷,因此雖然我是去緬甸當義工的,卻已經先受到許多貼心的照顧。


當國際志工收穫滿滿...
    國際志工這回在教師營的工作是視聽組,協助整個營隊的拍照、錄影,並且將所獲得的視聽內容製作成影片,正因為這樣的工作要求,讓我有機會參與許多與重要人物的採訪,從這些重要人物的訪談中,我學習到對師父上師的信任、凡事都要緣著法、所有的付出其實得利的是我,得到來生增上的資糧。以下紀錄幾則重要訪談...

為什麼會在緬甸辦教師營?...訪談徐香蘭總護持

    近幾年來如得法師應真如老師指示耕耘緬甸,陸續補助一些緬甸老師到台灣參加教師營,法師認為這幾年來已累積了一些緬甸老師,似乎可以在緬甸開設正規的廣論班,於是請負責東南亞廣論班推廣的徐香蘭師姐評估可行性,香蘭師姐在今年2月親自到緬甸後發現,緬甸的教師分屬兩個不同的華文學校,平常少有聯繫,要成立廣論班還需時間。

     香蘭師姐跟如得法師建議,還需要三年的時間準備,但這三年該如何準備?香蘭師姐想到法的傳承需要教師,如同當年師父在台灣開辦教師營一般,緬甸的準備期也該從教師營辦起。

    辦教師營的想法出現後,原以為這是明年才會實現的計畫,誰知竟然今年就開始執行,香蘭師姐承擔營隊的總護持,由於對緬甸的不熟悉,再加上可協助的人手不多,香蘭師姐凡事都要經手處理,而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經費,香蘭師姐對於向他人募款這件事感到很困擾,但她始終相信,「去做就對了」,師父上師會知道她需要什麼,憑著這樣的信念,很順利就募到營隊所需的經費。

    之後,所有的困難也都憑著對師長的信心和「去做就對了」的意志逐一完成,因此當團體遭遇流言,使得原本承諾要全程參與的如得法師無法成行,讓人一度認為緬甸教師營即將取消時,香蘭師姐仍然秉持著信念去做,唯一只要求謙德的郭基瑞董事長要同行,因為香蘭師姐不是老師,教師營的課程需要郭董護持。

到緬甸辦營隊,要找誰幫忙?...訪談黃玉娟師姐

    玉娟師姐是緬甸人,但長住新加坡並在當地的廣論研討班讀了多年廣論,因丈夫去世回到緬甸,在眉苗龍山寺遇到如得法師,也與眉苗的廣論同好定期研討,護持過去的義診團和青少年營。

    在香蘭師姐到緬甸時,如得法師即請玉娟師姐做當地嚮導,帶香蘭師姐認識緬甸環境,提供協助,並介紹更多義工加入。

    玉娟師姐表示,只要是師父的志業,她都會護持,同時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在曼德勒成立廣論研討班,隨喜玉娟師姐。


營隊的食宿問題,誰來解決?...訪談王興菊師姐
    王興菊師姐是緬甸眉苗人,去年因緣際會在眉苗龍山寺認識玉娟師姐,興菊師姐一向學佛,進入團體後有很多巧妙的因緣,例如:認識玉娟師姐後,隨師姐到新加坡參加憶師恩法會,在法會結束前竟然看見真如老師親臨法會,雖然興菊師姐本人沒什麼激動的情緒,但卻讓玉娟師姐覺得很奇妙。

    興菊師姐後來就帶著家裡的員工,和到家裡運動的貴婦團初一、十五到眉苗龍山寺念佛,這次護持教師營,興菊師姐得知需要150套的床包組(床墊和棉被),她一人獨自護持32套,鼓勵貴婦團護持31套,在營隊前一天舉辦了供養法會,邀請貴婦們也參與,希望能牽引更多人行善。

    有了床包組,還缺床單和枕頭套,興菊師姐評估費用後決定自己做,於是興菊師姐一人車縫了150個枕頭套,床單的部分則有貴婦團協助完成。

   在營隊飲食方面,興菊師姐也是組長,擬每天三餐的菜單,因為緬甸並沒有吃素的風氣,在與廚師討論菜單時,也費盡苦心,務求衛生美味,另外,由於大寮裡人手不足,就找家裡的員工來當義工,支援隨時可能要下山買補給品,自己也提供三輛車待命。

    興菊師姐的護持真的非常週到,直到我們台灣義工21日要離開眉苗那天中午,還幫我們訂餐廳,張羅我們的午餐,餐點費用也全由興菊師姐負擔。

緬甸=停電?
    總護持香蘭師姐說,營隊的舉辦過程普遍很順利,唯一讓她很挫折的就是,一直停電。

    停電這件事真的很不方便,一天停好幾次,幾乎每晚都停電,晚上洗澡沒熱水,洗頭髮不能吹乾,這都不要緊,有時白天一下雨也停電,課程還在進行中,停電一來大家心裡都很不安,幸好一切似有神助,電總是會在需要撥放影片的時候就出現。

    不過,正行的第二天晚上,當時各組的小組時間還沒結束就停電了,小組成員紛紛打開手電筒,即使停電也要繼續學習,這種情景也蠻有意境的。

    對於國際志工而言,停電了,晚上還是得把每天該做的影片完成,這件事不能說不辛苦,但大家似乎很能在苦中作樂,即使每天都因此熬夜到12點(加上時差是台灣時間凌晨一點半),還是拖著沉重的眼皮把該做的事告一段落。

義工ONLY,供僧
     參加這次的緬甸教師營,有個資糧賺很大的機會,供僧,這是我們來到亞洲光明寺第一晚的重要活動,由於寺裡有許多法師和沙彌,我們趁著他們完成晚課的時間,拿出自備的食物、生活用品或錢幣供養,我因為事前不知道有這個活動,沒帶食物,但幸好在機場換錢時組長知道,事先幫我們換了許多零鈔,讓我可以手捧大把錢幣供僧,哇~好殊勝(感覺自己好有錢喔~)



    在亞洲光明寺住四個晚上,由於營隊會場在大殿上面的樓層,所以晚上法師和沙彌做晚課時,我們都會從旁經過,也因此感受到沙彌們學習的氣息。首先全體法師和沙彌會蹲著誦經,中間還穿插一些坐著的部分,之後跪拜,歷時約半小時。

    之後就是沙彌們的讀書時間,同樣是在大殿裡,但沙彌們會自成小組,各自到大殿的角落念書,若是寫功課的就會趴在地上寫,若是讀書的,就會「大聲讀誦」,所謂的大聲,就是我們在樓上都可以感覺到清楚明亮的聲音,雖然沙彌們念誦的是我不懂的緬文,但這樣的聲音裡充滿著活力與希望,我想,我們台灣的學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很少大聲讀誦了,若能這樣,一定可以激發許多學習動機。

    除了第一晚的供僧之外,感念亞洲光明寺的大和尚慈悲,每天中午也提供我們義工分批供飯的機會,供飯的方式和經驗都是我前所未有的,首先,在齋堂外打飯,義工用碗直接在飯鍋裡挖飯,再把飯倒進法師和沙彌們的缽裡,法師和沙彌們依序入齋堂

    打飯完成後,義工也進齋堂,到大和尚和長老的桌前坐下,隨著大和尚念誦偈語,之後再輕輕抬起飯桌後放下,以示供養,這樣供飯的儀式就完成了。

充滿佛教的國家,緬甸...
     緬甸,據說是類似50年代的台灣,以現代的角度來看,緬甸相對原始,許多廁所都不是沖水馬桶,上完廁所要自己舀一盆水沖,民生用品的物價也很低。近年因陸續開放外資進入,廣設工廠,大量用電,造成整個國家經常停電。

    若從佛教的發展來看,緬甸到處充滿著佛塔,國人約有8成信奉佛教,所以緬甸的治安很好,因為佛教的教義教化人心。

    來到緬甸的佛寺,需要脫掉鞋襪才能進大殿,所以我們在亞洲光明寺的教師營期間,全部的人員都是整天穿拖鞋,因為隨時要進出大殿,這點對習慣穿鞋襪的人而言會有點不習慣。
    上面這張照片是在Sagain的一所八戒尼寺院,午齋時間,八戒尼們整齊地排隊脫鞋進齋堂的景象,據說,如得法師看到這個景象,特別把它拍下來…

    在曼德勒附近的佛教聖地Sagain,像是一座與世隔離山丘,進到Sagain的區域裡,路上行走的人幾乎是出家人,到處是寺院,可以選擇幾處參拜,進到寺院裡,在入口處就要脫掉鞋襪,入院後的道路上都舖著緬甸特產的玉石,讓赤腳的行人即使在大太陽下行走也不覺得燙腳。

    另外,真如老師曾經造訪的觀光勝地,浦甘,距離大城曼德勒約5小時車程,這裡有更多的佛塔,因為古時的浦甘王國開放該國民人民也能造塔,因而呈現今日佛塔滿城的景象。

如果眼前的事物都是令人感動的,生命態度怎能不改變...
    經常聽到師兄姐們提到,師父說:「營隊正行的是義工,真正透過承擔才能落實所學。」過去對這句話真的沒什麼感覺,到這次參加緬甸教師營,時時刻刻都充滿著學習的機會,看著每位義工為了把事情做好,無私地付出,想到自己凡事以自己為前提做考量,就十分慚愧,當我試著把「自己」放下後,世界變開闊了,事情變順利了,和人相處變圓融了,這才驚覺,啊!所有的苦悶煩惱都是「自己」帶來的。

    記得到亞洲光明寺的第一天,郭董事長就說過,我們這群義工是特別的,是經過長年累月每週一次的培訓養成的,所以我們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標。

    郭董的話真實反映在營隊裡,雖然我們所有的義工們原本都不熟悉,但從在機場集合出發到緬甸那刻起,我們自然地互動,彼此支持、關心,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,事情只會越做越好,因為大家因著師長功德而這樣被關顧著,當然只要是師長所希望的事也會努力做到圓滿。

    最後,再次無限感恩佛菩薩加持和師長功德,讓我有幸能參與2017年緬甸教師生命成長營,尤其能夠以國際志工的身份參與,認識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,國際志工的工作並不輕鬆,但也學得更多,由衷感謝國際志工的夥伴們,宇人、佳鈴、宛筠、芳吟、振宇、碧華、蕙菁和瓊文,謝謝你們讓我感受到什麼是團隊,什麼是分工,什麼是互相支援。

    傳遞希望,遇見更美好的自己,2017緬甸教師生命成長營,讚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